“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近日这样向中新社记者阐述前三季度外贸增速与全年目标之间的关系。
郑跃声强调,全年7.5%的外贸发展目标仅仅“是一个预期目标”,尽管这个目标“确实十分重要”,但不应忽视的是,进入新常态的中国外贸正处于“增速的换挡期和结构的转型期”,已经从“高速增长的阶段进入到了中高速增长的阶段。”
专家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外贸面临走好“平衡木”。
平衡贸易增速与转型升级
已跻身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中国,首先要解决的是,其对外贸易如何从常年“走量”升级为“重质”。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欧美日等主要市场的份额持续下降。”在谈及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负面因素时,郑跃声首先强调,近年来,随着中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连续上涨,劳动力、融资、土地等企业综合经营成本在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不断地加大,导致传统产业出口竞争优势有所削弱。
根据海关对3000家企业的月度跟踪调查,每个月大约都有65%左右的企业反映生产的综合成本在持续上升。
“从长远和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贸易结构肯定需要转变。”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智向中新社记者分析,一方面与中国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逐步下降;另一方面,官方近几年也一直从政策层面促进这一转型。
刘学智强调,中国已经是全球贸易第一大国,“过去两位数的外贸增长肯定是不可持续的,毕竟全球没有那么大的市场空间去吸纳这么多出口,况且中国国内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去产能化以及资源等多重压力。”
扩大进口改善收支结构
7月和8月,中国外贸顺差连续创下历史新高。郑跃声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的贸易顺差确实有所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出口回暖速度较快,而进口则相对低迷:一方面有国际市场,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好转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另一方面则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影响了进口的总值,出口扩大与进口低迷的反差形成贸易顺差扩大。
为此,9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我们并不追求贸易顺差,我们期待贸易走向更加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郑跃声表示,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强进口、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措施的落地,相信中国进口低迷的现象会有进一步的改进,顺差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平衡。
“这些措施对于提升货物贸易均衡发展将有所帮助。”刘学智提醒,目前尽管货物贸易顺差较快,但服务贸易仍保持较高的逆差,今年估计将达到1300亿美元逆差,并且未来几年亦难以逆转。
不过,考虑到官方有关政策落地的效果,他预计,今年全年经常项目顺差总额不会如往年那么快地增长。
全年7.5%目标仍难言乐观
面对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仅3.3%的增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指出,这意味着“外贸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大体不同步了”。
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贸易增速亦呈现放缓态势。郑跃声援引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指出,该组织9月底将今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从4月份时的4.7%下调了1.6个百分点。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指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未来10年能够平均增长4%,与世界经济相同步就不易”。
刘学智亦指出,实际上考虑到今年上半年相当低的出口增速,要求全年外贸增速与gdp增速持平已不太现实。
“以前外贸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可以高达二个百分点以上的水平,现在恐怕不需要那么高的增速,也能维持gdp的增长了。”刘学智说。